談談面包在烘烤過程中的水分變化及體積變化
來源:中國清真糕點交易網
在烘烤過程中,面包中發生的最大變化是水分的大量蒸發,面包中水分不僅以氣態方式與爐內蒸汽交換,而且也以液態方式向面包中心轉移。當烘烤結束時,使原來水分均勻的面包坯,成為水分不同的面包。水份不同的面包,需要用標準快速的水份儀器來測試,一般面包加工企業用深圳冠亞生產的SFY-6F面包水分儀,來快速測定面包的水份含量,一般樣品幾分鐘就可以出結果。
當冷的面包坯送入烤爐后,熱蒸汽在面包坯表面很快發生冷凝作用,形成了薄薄的水層。這小部分被面包坯所吸收。這個過程大約發生在入爐后的3~5min。因此,面包坯入爐后5min之內看不見蒸發的水蒸氣。主要原因是在這段時間內面包坯內部溫度才只有大約40℃。同時,面包有一個增重過程,但隨著水分蒸發,面包重量迅速下降。
面包皮的形成過程如下,在200℃的高溫下,面包坯表面劇烈受熱,很短時間內,面包坯表面幾乎失去了所有的水分,并達到了與爐內溫度相適應的水分動態平衡。這樣就開始形成了面包皮。
當面包坯表層與爐內達到平衡溫、濕度時,就停止了蒸發,因而這層就很快加熱到100℃以上,故面包皮的溫度都超過100℃。
由于面包表皮與瓤心的溫差很大,表皮層的水分蒸發很強烈,而里層向外傳遞的水分小于外層的水分蒸發速度,因而在面包坯表面開始形成了一個蒸發區域(或稱蒸發層或干燥層),隨著烘烤的進行,這個蒸發層就逐漸向內轉移,使蒸發區域慢慢加厚,最后就形成了一層干燥無水的面包皮。蒸發層的溫度總是保持在100℃,它外面的溫度高于100℃,里邊的溫度接近100℃。
面包皮各層的溫度也有所不同,越靠近外面溫度越高,越靠近蒸發層溫度越低。
面包皮的厚度受烘烤溫度和時間的影響。由于面包的水分蒸發層是平行面包表面向里推進的,它每向里推進一層,面包皮就加厚一層。故烘烤進行越長,面包皮就越厚。為了保證面包質量,在烘烤過程中,必須遵守烘烤溫度和時間的規定。
面包的水份活度和面包的水份含量有線性關系,一般20%水份含量的面包水份活度在0.80左右,當然添加一些吸水性強的原料可以降低水份活度。一般面包加工廠,生產線和實驗室的樣品,用深圳冠亞研發的SFY-6F的面包水分測定儀,來快速測定半成品和成品的水份含量,該款儀器目前已經被國內眾多面包食品加工廠所使用。
烘烤時間不同,面包各部位的含水量變化也不同。
爐內的濕度越高、溫度越低以及面包坯的溫度越低,則冷凝時間越長,水的凝聚量越多;反之,冷凝時間越短,凝聚量越少。隨后不久,當面包表面的溫度超過露點時,冷凝過程便被蒸發過程所取代。
隨著面包表面水分的蒸發,形成了一層硬的面包皮。這層硬的皮阻礙著蒸汽的散失,加大了蒸發區域的蒸汽壓力;也由于面包瓤內部的溫度低于蒸發區域的溫度,加大了內外層的蒸汽壓差。于是,就迫使蒸汽向面包內部推進,遇到低溫就冷凝下來,形成一個冷凝區。隨著烘烤時間的延長,冷凝區域逐漸向中心轉移。這樣,面包外層的水分便逐漸移向中心。
面包在烘烤過程中的體積變化
體積是面包的最重要質量指標。面包坯入爐后,面團醒發時積累的CO2和入爐后酵母最后發酵產生和入爐后酵母最后發酵產生的及CO2水蒸氣、酒精等受熱膨脹,產生蒸汽壓,使面包體積迅增大,這個過程大致發生在面包坯入爐后的5~7min內,即入爐初期的面包起發膨脹階段。因此,面包坯入爐后,應控制上火,即上火不要太大,應適當提高底火溫度,促進面包坯的起發膨脹。如果上火大,就會使面包坯過早形成硬殼,限制了面包體積的增長,還會使面包表面斷裂,粗糙、皮厚有硬殼,體積小。
將面包坯放入烤爐后,面包的體積便有顯著的增長,隨著溫度提高,面包體積的增長速度減慢,最后停止增加。面包體積的這種變化是由于它產生的物理、微生物和膠體化過程而引起的。
面包在烘烤中的體積變化,可分為兩個階段:第一個是體積增大階段;第二個是何種不變階段。在第二階段是體積不變階段。在第二階段中,面包體積的不再增長,顯然是受面包皮的形成和面包瓤加厚的限制。
在烘烤中,當面包皮形成以后,開始喪失延伸性,降低了透氣性,形成了面包體積增長的阻力。而且蛋白質凝固和淀粉糊化構成的面包瓤的加厚,也限制了里邊面包瓤層的增長。
烘烤開始時,如果溫度過高,很快停止了面包體積的增長,就會使面包體積小或造成表面的斷裂。如果爐溫過低而過多地延長了何種變化的時間,將會引起面包外形的凹陷或面包底部的粘連。由于沒有遵守操作規程,都會導致面包質量變壞。
面包的重量越大,它們單位體積越小,聽型面包比非聽面包的體積增長值要大些。
用噴水濕潤的烤爐制出來的面包,由于面包皮形成慢,厚度小,使面包的高度和體積都有所增加。
此外,影響面包體積變化的還有烤爐溫度,面團的產氣能力和面團的稠度等。
冠亞牌面包水分測http://www.gysfy.com/5b8aec14a654a7c2da43a40ac60c6c8f.html